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节 (第2/3页)
国好奇姜沁渝这边的进度,这会儿村里还在吃新米宴呢,他的电话又打来了。 姜沁渝笑道:“产量不错,四十七亩梯田水稻,一共收获了六万斤粮食。我自己家里的良田还种了五亩,不过这五亩需要等收割机收割完毕后才能知道具体产量,但我去看过田里的长势了,肯定不会比梯田那边差就是了。” 谭新国闻言也是激动不已,他贪心得很,直接就道: “你那梯田里的六万斤粮食,我这边全要了!” 姜沁渝笑了笑:“你好歹再等等吧,这可都还是湿稻子,等晒干了再说吧。” 稻谷刚收回来毛重肯定要重很多,但晾晒过后肯定就要轻不少。 现在姜沁渝的系统仓库里已经囤积了很多碧梗米了,到时候这些也是要出手的,这么多稻子,光是谭新国的店肯定吃不下。 她打算将空间里的稻子换出去,替换到谭新国的店里,因为东川食府对食材的要求相对较高,来吃饭的绝大部分都是老餮,若是忽然从空间食材换成普通食材,很容易就能让人吃出区别。 至于剩下的,估计用不了多久,到年节的时候,就会陆陆续续地有线下订单前来订购了,不说多了,光是刘业那边的师大附小,要的肯定就不是小数目。 当然,因为是明罗村的普通种植的兰苕米,和空间产出的碧梗米口味上稍微有一点差异,姜沁渝准备在价格上给与刘业一定优惠,不过就算只卖八.九块一斤的价钱,对姜沁渝来说,这些大米也绝对有得赚。 而且到时候这些大米的价格摆在这儿,村里人看到价格后,也绝对会受到刺激和鼓舞。 要知道村里产的杂交水稻,脱壳后也顶多卖到两块四五,而未来如果他们种植这种兰苕米,却能卖八.九块一斤,就算少一些,卖个七八块,对村民们来说也绝对是一个高到完全无法想象的价钱了。 而且碧梗米的产量高,目前分田到户,人均分到的田差不多都是八分到一亩左右,良田的种植产量肯定比梯田高,再加上碧梗米不像杂交水稻,早稻和晚稻的品质有那么巨大的差别,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两季种植,差不多能为村里人均增产三千斤粮食。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按照一斤碧梗米最低卖七块一斤的价格来算,单是靠种田,这些村民一年的人均收入,都能达到两万五以上,甚至更多。 两万五看似不多,但这是人均,村里正常的家庭,最少也是三口之家,有的甚至达到了七八口人,每个人两万五以上的收入,算下来每个家庭年入就非常可观了,甚至比村民们外出打零工几年赚得还多。 所以姜沁渝不愁这些村民们不动心。 当天晚上,刘子叔就号召村委干部开会,把姜沁渝还有姜爸都给叫过去了。 而且父女俩一进村委办公室,就被奉为了座上宾,这还是姜爸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受到这么高的待遇,这让他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乐得找不到北。 有女如此,他与有荣焉,哪怕对于自家闺女搞的这什么兰苕米,他一问三不知,甚至能听得懂的部分都不多,他依然十分骄傲和自豪。 村委的人这会儿把姜沁渝简直视为了香饽饽,生怕给出来的条件会让这姑娘不满意,所以村委提前就给出了各项福利还有优惠政策,甚至还提到了姜沁渝家之前在祠堂和姜老大一家起争执时提到的那个水库承包续约问题。 那会儿,村委干部们生了心思,于是顺从了姜老大的刁钻提议,根据村里的规矩,把姜沁渝这个外嫁女排除在了优先续约承包的行列。 但这会儿,这些村委干部却不得不旧事重提,表示明天全村开大会,现场就进行表决,就姜沁渝这个优先承包续约的事儿进行投票,现场如果超过一半的人同意她可以继续续约,之前在祠堂里的决策就不算数。 这也是在卖姜沁渝的人情面子,因为这些村委干部心知肚明,当日提出姜沁渝是外嫁女这个论点,也不过是姜老大故意刁难而已,但如今村里绝大部分人都知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都巴望着从姜老二家拿到良种开年种植新型水稻,因此哪怕是为了讨好姜沁渝,这些人就不会投反对票。 也就是说,这项投票决议,实际上就是走个过场,哪怕还没开始,这些村委干部其实就已经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了。 姜沁渝当然不会拒绝,这种好事儿,当然是不拿白不拿,况且她要真不拿这些福利,估计村委的人甚至包括村里的人反而还会觉得不安,以为她心里对村里的决议有疙瘩芥蒂,说不定要怀疑她跟村里人不是一条心了。 不过,在此之前,姜沁渝还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村里人要种植兰苕米可以,但需要村里人签一份协议,那就是等到村里粮食收割的时候,这些村民必须优先把粮食卖给她,当然价钱方面也肯定不会亏待村里人就是了。 村委的人听到这话后,还有些迟疑,怕到时候粮食只卖给姜沁渝的话,会被她垄断,趁机压价,对村里的利益受损。 不过在刘子叔问了一句:“那你预计能给出什么价格?” 姜沁渝给出的回答,就让村委干部们都愣了,紧接着,他们彼此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狂喜,一个个脸色涨得通红,恨不得立马就答应下来。 “我就是做农庄这一块的,所以未来我肯定希望能够经营我自己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