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侠义_第118章 完璧归赵(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 完璧归赵(二) (第2/2页)

  那就容臣把话说完!”
  秦王一听还有希望,便摆摆手。
  “当今之势,秦强赵弱,只有秦负赵,赵绝不敢负秦。
  大王真心要换,请先把十五城付赵,则派一介之使就能持璧而归。
  赵国敢得城却不付璧,得罪大王而贻笑天下吗?
  臣知欺王乃万死之罪。
  但臣实为能借此机会进言于王前,让大王能正大光明地得到心爱的宝物,则臣死得其所矣!”
  实际上还是说秦王想用不正当手段骗宝璧,人家也用“骗”回敬,却是为了让你改邪归正。
  进行正大光明的交易。
  蔺相如此时可以说是面对死神,却还是以唇枪舌剑,有守有攻,其胆其能,确实值得人敬佩!
  一席话说得秦王君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大将白起骄横惯了,怎忍得下他的讥讽斥责?
  喝令军士:
  “把他拉下去砍了!”
  秦王虽然也一肚子气却制止了白起:
  “璧已送走,剐了他也没有用,白落个为璧而杀赵使的恶名,伤了秦、赵的和气,反助竖子成名。
  何不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以示天下呢?”
  终于“礼送”蔺相如回邯郸,从此留下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成语。
  秦王始终不肯真用十五城去换“和氏璧”,赵当然也没再提这笔交易。
  直到若干年后秦始皇攻入邯郸,从赵宫中找到它,掂在手里笑了:
  “这就是我太爷爷想用十五城换的那个‘和氏璧’吗?
  也不过如此而已!”
  此是后话。
  其实也是,“和氏璧”虽然宝贵,但对于两个国家来说,也真算不上什么大事。
  蔺相如在这次政治较量中所捍卫的,主要还是国家的尊严。
  否则赵在“玉璧”上让步开了先例,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天向你征贡品、明天让你献土地。
  岂不使赵成为秦的属国?
  从这个意义上看,蔺相如的确为赵立了大功。
  赵惠文王不负前言,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从一个“宦者令”家的食客,突然达到这么高的官职。
  就算保住玉璧,有点儿“贡献”也是“坐火箭上来的”,一步登天,让“某些人”的心里很不舒服。
  但蔺相如现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无畏的英雄,又深得赵王的信任,几支黑暗中射来的冷箭还伤不了他。
  所以“某些人”只得让自己的“不舒服”跟着屁放掉,其实放完之后他们倒比较舒服了。
  最不舒服的还是秦王!
  在以刀、枪相向的战场上,秦一贯是胜利者,但与“不拿枪”的蔺相如较量,他却败在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下!
  他并没有丧失土地、财富和士兵的人头,却被剥除他的“威风”,丢掉了“尊严”。
  做为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国王,这是一种耻辱,极大的耻辱!
  为了报复,据《史记》说: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赵两万人……”
  但在廉颇的坚决抵抗下,秦军的伤亡也不小,还被收复石城,没占到便宜。
  那就还是回到谈判桌上来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