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报门而进 (第2/2页)
些条件。 甚至不必动用自己与范雎的私人情谊,仅把他的家属扣留,他虽不会妥协,但为了老母妻儿,他也要进行磋商。 绝不敢盛气凌人兵戎相见。 “屠大梁”? 吓唬小孩子而已。 但退一步说,他又完全明了范雎在魏国所受到的非人所能忍的委屈,不容他发泄出来? 天理人情都说不过去。 那时的“侠义”们“讲人情”味儿最浓,为了“情、理”可以摒弃一切。 所以许多人一旦明白自己错于“情理”,便不惜以死谢罪。 按现代观念,“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信陵君不应允许范雎的阴谋得逞; 但他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人物。 当国家利益与“侠义原则”发生矛盾时,他宁愿遵循侠义认定的“情理”,也不能违心地去当“圣人”。 当然,这并不等于可以纵容范雎肆无忌惮地侵犯魏国,超出“复仇”的时效范围,信陵君就将要以他为“敌”! 辛垣衍带了六城地图和千金重礼,护送范氏一家的车队,浩浩荡荡,离开大梁; 魏安釐王亲率百官送出十里,还与行人一一把盏饯别。 一路上彩旗飘飘、前呼后拥,与范雎偷藏在王稽车中逃难时的狼狈,不可同日而语; 而死里逃生后,苦尽甘来的心情,又远非当年苏秦一蹴而成为暴发户的显赫可比。 魏齐明白,以魏国的实力,的确庇护不了自己; 以安釐王的为人,敢放他逃走,也就够厚道的了! 一着棋错全盘输,谁让你当时大意放跑了范雎? 讲不得后悔话,含泪拜别,换了平民衣服,连车马都没敢坐,悄悄逃往赵国…… 辛垣衍到了咸阳,先代表魏王向范雎道歉: “寡人不敏,致使魏齐闻讯逃赵,几番交涉无结果,还望丞相见谅。” 范雎见如此隆重地送回家属,当然高兴,但不杀魏齐,此恨难消! “魏王可恼! 怎么连一个魏齐都看不住? 分明是有意放跑!” 辛垣衍挺胸捍卫魏王: “罪犯潜逃,魏确难辞其咎,但丞相宴会上公开真相后,岂不闻: 人言相传,日行千里。 不等须贾到魏,天下人已皆知秦相是范公,魏齐还会傻等到您请他去赴宴?” 这已明指范雎泄露行藏于前,对魏齐潜逃,负有更大的责任。 辛垣衍果然不凡,一番话竟把伶牙俐齿的范雎堵得无言以对。 难怪魏安釐王夸他是“寡之蔺相如也!” 从此安釐王把他倚为心腹。 当下范雎默默点头: “念魏王小心殷勤,就不再追究他了。 但今后只许与秦交好,不得再跟别人搞什么‘合纵’便保他一世平安!” 次日上朝,带辛垣衍向昭王交割了魏所献六城的地图及其他相关手续。 昭王心喜,已有心不再伐魏。 但自己曾疾言厉色地宣称必擒魏齐为丞相报仇,又怎能得了好处就食言而肥? 只得装模作样地还是坚持必须交出魏齐。 免不了辛垣衍据理力争,又展开一场舌战,倒是范雎劝解了: “魏齐已逃到赵国,魏王无法前去缉拿,再逼也没用。 臣自有策让赵把他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