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鸡鸣狗盗 (第2/2页)
长吁短叹、人心惶惶,使薛城蒙上一层愁云。 怎知冯谖一到,先出安民告示,通知债户,允许穷民量力而行,先让大家松口气儿。 接着,用收上来的一部分钱买酒割肉,请所有的债户,无论是否有偿还能力,都带上债券来聚餐。 听说有酒喝、有肉吃,就算是个圈套,反正还不起也躲不掉,所以债户倒都能按期赴约。 大家吃喝,冯谖在广场上来回转,对各种人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等大家吃饱喝足后宣布: “孟尝君是薛城的主人,知道大家都挺困难,此次讨债,只收本金,利息全免,对特困户连本金也不要了!” 当场把他们的债券收上来,一把火烧了。 要知当时的利息很重,时间稍长,就能超过本金几倍。 “免利”大大减轻了债户们的压力,感动得他们含着泪花大喊“万岁!” 冯谖回到临淄,孟尝君亲自迎到门外,请进大堂,落座后笑眯眯地问: “先生辛苦了!收回多少钱?” 冯谖报数,孟尝君挺惊讶: “才这些?按我估计,还差三分之二。” 冯谖一笑: “钱是全部收齐,但您告诉我看府中缺什么就买什么。 我看府中积满珠、玉,多养狗、马,缺的只是‘义’,便买‘义’而归。” 孟尝君不禁色变,一拍桌子: “什么‘义’?我食客三千,眼看吃不上饭了,最缺的是钱!” 冯谖也抚案而起: “君侯到今天还不懂得什么叫做‘义’? 您虽能慷慨待士,却定重利息剥小民,仍不算仗‘义’。 区区之薛,是您的封地,民不过万户,欠债八千,那么多还不起债的若逼急了,难免逃亡。 到那时债也没了,人也没了,田地也荒芜了,您还收什么税、吃什么赋、当什么‘万户侯’? ‘义’不但养士也要爱民! ‘买义’,就是通过免息、焚券使薛人知道您轻财爱民而对您感恩戴德,从心里依附您,才能巩固您的根本! ‘义’的价值,一时难知,但人势有兴衰,日后自有让您明白之时。” 一顿教训,把孟尝君训得闭口无言,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满,也只说了句: “拉倒吧,先生!” 便不再追究,而另去想办法渡难关。 从对冯谖处理“债务”一事上的态度,可以看到孟尝君的性格和气质,绝非一般“养门客”的权贵们所能相比。 他有缺陷,但终不是“钻到钱眼儿里,唯利是图”的世俗商人。 即使还不能理解冯谖所作为的意义,也未因为受到上万的损失而对朋友暴跳如雷,甚至绝交、控告。 所以,才能受到那么多人的尊重、爱戴,也因此在危难的关头有人肯为他舍死忘生地拼命。 在他被迫出使秦国而又面临幽禁、甚至杀害的危险时。 一食客偷偷潜入戒备森严的秦王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 为他顺利偷回那件“白狐之裘”,献给秦王宠妾燕妃,从而获得逃跑的机会; 午夜逃到函谷关,另一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 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 孟尝君就这样通过了函谷门,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顺利逃回了齐国。 这种情谊,绝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赵的平原君、楚的春申君,虽然也都“养客三千”,世称“名公子”。 但与之相比,都是徒有其名。 然而,孟尝君仍是从“上”向“下”地看待士人。 他的“识人”往往是在“有所为”之后,如“鸡鸣”“狗盗”是从函谷关归来才“愧揖”入“代舍”。 对冯谖这样“国士”级人才,虽没失之交臂,还是缺乏深刻理解。 就这一点来说,信陵君要比他高一个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