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侠义_第121章 投其所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投其所愿 (第1/2页)

原来他们是按着赵王不敢赴会做的安排,没想到赵王却来了。
  所以对怎样威胁逼迫赵王就准备不足,只得临时现安排几样。
  按原计划是最后把赵王扣留。
  但据谍报,邯郸已立太子为监国,事先就做了被扣的准备;
  护驾的赵军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附近山林中也有几处地方发现赵军踪迹,不知伏下多少兵马。
  赵国的骑兵很不好惹,深恐画虎不成反受天下耻笑,有损秦的威信。
  因此,尽管外交上又吃了亏,还是决定取消军事行动,签订“和约”。
  并以王孙“异人”质于赵,以最友好的姿态礼送赵王,各自回国。
  让秦王狼狈不堪地碰了一鼻子灰,使赵国上下消除了“畏秦”心理,对赵国来说是取得一次鼓舞人心的巨大胜利。
  正是“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与赴会前的凄悲心情相映,君臣们则是满怀喜悦地返回邯郸。
  如果说在“完璧归赵”的斗争中,蔺相如的形象还是通过别人的叙述来描绘。
  “渑池会”上,赵惠文王则亲眼目睹了蔺相如以怎样的大智大勇。
  在刀刃剑尖上制服了秦王,不禁感慨万分:
  “蔺先生真抵得上十万雄兵啊!”
  所以归国后论功行赏时,以蔺相如为第一,进位上卿并代平原君为相国,位居百官之首。
  任何人的成功,都能得到正面的表扬,也会受到负面的议论:
  “谁在当时都会挺身而出,换个人,还兴许能逼着秦王投降呢!
  他还是胆小!”
  “他有什么胆子?
  还不是仗着赵奢的护驾军撑腰,才敢装大胆?”
  “哼!有什么了不起?侥幸而已!”
  “能升官,主要还是一路上把大王服侍舒服了,‘舐痔者受上赏’嘛?”
  这些话很难听,却只不过是某些人在暗地里嚼舌头,以发泄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
  而廉颇的门客中,却有本领在大将军的胸中点燃一股火,烧到蔺相如的身上。
  给他制造灾难,其中最积极的叫郭开。
  这位郭开何许人也?
  他的出身很难说清,他的父母早亡,又没什么宗室近亲。
  在缺乏社会福利事业的当时,一个孤儿居然长大成人。
  后来还在《史记》中出现过,可以扬名万世,确不非凡。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还在缪贤门下时的蔺相如。
  他们这些社会底层的人很难进入豪门贵府,就哀求蔺相如把他介绍给缪贤混口饭吃。
  当缪贤因为“和氏璧”惹恼赵王正惶恐不安时,他认为缪贤从此一蹶不振,闹不好还会受牵连,便趁乱离府,改换门庭;
  此人善交际,早就跟廉颇的门客拉上关系。
  于是又托人把自己介绍进廉府。
  廉颇此时如日中天,声名显赫,能进入他的府中,对于“食客”来说,是提高了一个档次。
  善于见风使舵攀高枝的,必然都精通“拍马术”。
  郭开进入廉府后,似乎什么都会干又什么都肯干。
  外出,则随在鞍前车傍;
  到家,就忙着端水倒茶,忙忙碌碌地比童仆还勤快。
  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揣摩人意。
  时间不久,便把廉颇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